提起鄧志琴校長,,蒙山縣長坪瑤族鄉(xiāng)的瑤胞們不禁為她點贊,稱她為“校長媽媽”,。二十七年來,,她堅定執(zhí)著,深深扎根于瑤族貧困地區(qū),,把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了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她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總結出一整套瑤語和普通話“雙語教學”的方法,;她愛生如子,長期與學生同吃同住,,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給了學生,;她恪守為師之道,私心與公義,,她分得很清,,教師底線,她守得很牢,。
扎根瑤鄉(xiāng) 做教育扶貧的先行者
“站上三尺講臺,,教師就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肩負起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生力軍的重任?!闭沁@樣堅定的使命感給予了鄧志琴為瑤鄉(xiāng)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的力量,。
長坪瑤族鄉(xiāng)總人口僅有3000多人,平均海拔700多米,,素有“梧州屋脊”之稱,。這個山高路遠的偏僻瑤鄉(xiāng)過去曾長期處于貧困落后狀態(tài)。
鄧志琴是土生土長的長坪瑤族鄉(xiāng)人,。1996年,,21歲的鄧志琴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同學們都往城里走,,她卻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拿起教鞭,成為了母校的一名代課教師,,月薪只有100多元,。“教室很陳舊,,學生們的眼神里,,幾乎看不到光”,鄧志琴對第一次上課時的情形至今記憶猶新,。
以前長坪瑤族鄉(xiāng)交通不便,,外出都需要翻山越嶺,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為方便出行,,鄧志琴買了一輛二手男裝摩托車。
第一年開學,,鄧志琴去縣城拉課本,。回來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還發(fā)生了山體滑坡。濕滑的山泥讓摩托車重重地摔倒在陡峭的山崖邊,。鄧志琴的腿被尖銳的石頭刺傷了,,鮮血直流。
“我當時也顧不上疼,,趕緊爬起來查看書本有沒有弄臟,、弄丟,好在編織袋包得夠嚴實,?!笨吹綍就旰脽o損,,鄧志琴笑了。她推著摔壞的摩托車,,一瘸一拐地在泥濘中把教材拉回了學校,。
心之所向,百折不撓,。艱苦的環(huán)境絲毫沒有動搖鄧志琴的決心,。她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就是27年,?!斑@些年,我也不是沒機會離開,,可是每當看見在我們的努力下,,孩子們原本暗淡無光的眼睛里重新有光亮了起來,我就明白了自己堅守的價值,?!?/p>
滄海桑田,時代變遷,,現(xiàn)在長坪瑤族鄉(xiāng)修通了水泥公路,,建起了嶄新的教學樓,實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輟學率“清零”,鄧志琴真正實現(xiàn)了“一個都不少”的愿望,。
開拓創(chuàng)新 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
由于歷史的累積,,長坪瑤族鄉(xiā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質量長期滯后。瑤族沒有文字,,鄉(xiāng)親們平日里都是通過瑤語交流,一些學生在入學前從未聽過普通話,。怎么才能讓瑤山娃有學上,,還要學得好?鄧志琴一直在思考這道難題,。
于是她就走遍了長坪所有村寨拜訪老瑤民,,研究瑤語和普通話特點,花了足足兩年時間,,終于編撰出一套瑤語教材,。別開生面、易教易學的瑤語,、普通話“雙語”教學新模式讓孩子們擺脫了學習的困境,,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沒有鄧老師的啟蒙,就沒有我的今天,?!比缃裨缫蜒芯可厴I(yè)參加工作的魏夏飛至今仍對鄧志琴老師充滿了感激之情。
2020年,,鄧志琴開始擔任長坪民族小學校長,,她創(chuàng)新開展“五個一”民族團結進步特色教育課程,即學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支民族舞蹈,、說一句瑤語、繡一幅瑤族刺繡,、習一項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這讓師生們樹立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鄧志琴灑下辛勤的汗水,,收獲了累累碩果。她撰寫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和《探析如何在小學中段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語文要素》雙雙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校長,,她傾囊相授,、成就教師。在她的培養(yǎng)下,,余志鋼,、謝懿燕、陳海萍等一批青年教師很快地成長起來,,分別成為市級,、縣級、校級優(yōu)秀教師,,為長坪鄉(xiāng)提升教育質量增加了源動力,,大家都稱她為青年教師成長的“擺渡人”。長坪民族小學也多次被評為蒙山縣規(guī)范管理優(yōu)秀學校,,并在多項評比中獲獎,。
愛生如子 做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盡管鄧志琴的家距離學校只有幾分鐘路程,但她仍長期堅持住校,,和學生吃住在一起,,把母親般的愛無私地給予孩子們。
學生李小林(化名)父母離異,父親經(jīng)常酗酒,,這讓小林內(nèi)心封閉,、自卑懦弱、經(jīng)常逃學,。一天傍晚,,李小林放學后沒回家,也沒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情急之下,,她的奶奶向鄧校長求救。
鄧志琴心急如焚,,四處尋找,。最后,在一條小河邊她找到了正在發(fā)呆的李小林,。
“我沒有了媽媽,,鄧校長就像媽媽一樣關心我?!被叵肫疣囆iL對自己的呵護,,李小林止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就這樣,,為了不讓一名孩子失學,,鄧志琴時常頂風冒雨、翻山越嶺,,堅持家訪,,足跡遍及長坪鄉(xiāng)每個角落。
桂林理工大學學生黃梅宇曾經(jīng)在長坪民族小學就讀,。畢業(yè)后,,她毅然回到母校成為一名特崗教師,成了另一個“鄧志琴”,?!拔疫x擇做教師,就是因為我想成為像鄧校長那樣的人,?!?/p>
這些年來,盡管每年全校學生都只有幾十人,,但長坪民族小學走出去的學生,仍然有三十多名同學考上了大學,。鄧志琴的愛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進孩子們的心田,,托起了大山孩子的希望。
嚴于律己 做廉潔奉公的踐行者
每到新學期開學,學校都要對家庭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申請工作進行審核,。
有一年,,鄧志琴的堂姐想給自己不符合條件的兒子申請生活費資助,她來找鄧志琴“幫忙”,。誰知她剛開口,,鄧志琴就把申請書給撂到一邊,明確表示不予辦理,?!皝G了面子”的堂姐在辦公室大罵鄧志琴不念親情。
在長坪民族小學,,人財物管理規(guī)范透明,。大到公用經(jīng)費、營養(yǎng)餐補貼,、評優(yōu)評先名額,,小到辦公耗材采購,都必須經(jīng)過教師代表會議集體審議并進行公示,。
“就算是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本作業(yè)簿,,賬目也要清清楚楚,。”鄧志琴說,,“不能讓教育這塊‘凈土’受到污染,!”
700米,是長坪民族小學的海拔,;27公里,,是瑤鄉(xiāng)孩子走出大山的行程距離;27年,,是鄧志琴堅守高山,、教書育人的悠長歲月。
學生們從這里開啟了充滿希望的人生,,而時光也把鄧志琴的青絲染出了白發(fā),,她把自己的青春留在山里,讓孩子的夢想飛向了山外……(蒙山縣紀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