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0年10月17日通過,,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在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對工作人員和相關(guān)人員造成危害,,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和對公眾造成傷害,,以及為了保證試驗研究的科學性還要保護被試驗因子免受污染 ,。
生物安全實驗室:具備生物安全防護能力的實驗室,,分為4級:
危險度等級 |
生物安全水平 |
實驗室類型 |
實驗室操作原則 |
安全設(shè)施 |
1級 |
基礎(chǔ)實驗室 一級生物安全水平 |
基礎(chǔ)的教學,、科學研究 |
操作技術(shù)規(guī)范 |
不需要 |
2級 |
基礎(chǔ)實驗室 二級生物安全水平 |
初級衛(wèi)生服務;診斷,、研究 |
操作技術(shù)規(guī)范+防護服+生物危害標志 |
門禁,、實驗室自動開合門,、緩沖間,、生物安全柜 |
3級 |
防護實驗室 三級生物安全水平 |
專門特殊的診斷、研究 |
在二級防護基礎(chǔ)上增加特殊防護服,、準入進入制度,、定向氣流 |
生物安全柜和其他所有實驗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設(shè)備 |
4級 |
最高防護實驗室 四級生物安全水平 |
危險病原體研究 |
在三級防護基礎(chǔ)上增加氣鎖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殊處理 |
III級生物安全柜或II級生物安全柜并穿正壓服,,雙開門高壓滅菌鍋,經(jīng)過濾的空氣 |
生物安全相關(guān)概念
1.臨床實驗室:凡是為預防,、診斷,、治療任何人類疾病或損傷、或者評價人類健康而對人體的物質(zhì)進行生物,、微生物,、血清化學、血液,、生物物理,、細胞或者其他類型檢驗的部門。臨床實驗室每天要處理來自臨床的標本,,如血液,、穿刺液、分泌物等,,對這些“未知疾病標本”無法知其危險程度,,因此,每個臨床實驗室每天都面臨生物安全隱患,。
2.職業(yè)風險---常見的醫(yī)院感染:
分類 |
致病病原 |
血液傳播 |
HBV,、HCV、AIDS,、梅毒 |
消化道傳播 |
甲肝,、戊肝、沙門菌,、志賀菌,、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 |
接觸傳播 |
流行性角結(jié)膜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A組鏈球菌 |
呼吸道傳播 |
呼吸道合胞病毒,、Parvo病毒,、流感病毒、結(jié)核桿菌,、腦膜炎雙球菌,、新冠、甲流 |
3.實驗室職業(yè)暴露和感染途徑
(1)接種:受污染的器械如注射器針頭,、采血針,、刀片、玻璃等利器刺傷皮膚粘膜,;實驗動物咬傷或抓破皮膚,。
(2)攝入:在實驗室內(nèi)飲食、飲水,、吸煙等,。
(3)濺入:標本濺入眼睛或者面部。
(4)打翻,、溢出:直接接觸標本,。
(5)氣溶膠:液體微滴/飛沫。
4.生物因子(bio-agents):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物質(zhì),,或來源于活生物的物質(zhì),包括生物體本身,。
5.微生物(microbes,microorganisms):微生物是指活的生物因子,包括能夠復制或基因物質(zhì)傳遞的細胞或非細胞的微小生物實體,,其中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主要指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真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蟲,。
6.病原體(pathogens):病原體是能致病的生物因子,,包括能夠引發(fā)人和動物、植物傳染病的生物因子,,主要指致病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分為四類:
國際分級 |
中國分類 |
個體感染危險性 |
個體病癥 |
社會傳播危險性 |
治療預防能力 |
GB19489 |
國務院條例 |
一級 |
Ⅰ級 |
四類 |
無、很低 |
很輕 |
很低 |
/ |
二級 |
Ⅱ級 |
三類 |
中 |
中 |
低 |
有效 |
三級 |
Ⅲ級 |
二類 |
高 |
重 |
中 |
有效 |
四級 |
Ⅳ級 |
一類 |
很高 |
很重 |
高 |
無效 |
(1)一類病原微生物
高個體危害,,高群體危害臨床表現(xiàn)起病迅速,,病程短,,病情嚴重,病死率高,,通常導致個體死亡,,或者痊愈之后有嚴重的后遺癥。這類疾病可能傳播的途徑多,,傳播速度快,,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十分普遍,或者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這類病原體的實驗室操作應該在BSL-3級或者以上級別的實驗室進行。
(2)二類病原微生物
高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臨床表現(xiàn)起病迅速,,病程短,,病情嚴重,,病死率高,通常導致個體死亡,,或者痊愈之后有嚴重的后遺癥,。這類疾病傳播速度比第一類要慢,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比較普遍,,也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但是流行的范圍沒有第一類廣泛,,病死率可能比第一類要低,。這類病原體的實驗室操作應該在BSL-3級進行。
(3)三類病原微生物
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臨床表現(xiàn)起病較快或者潛伏期比較長,,起病之后病情不嚴重,病死率低,,一般不導致個體死亡,。這類疾病可能傳播的途徑多,傳播速度慢,,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僅僅在局部流行,有藥物可以使用,。這類病原體的實驗室操作應該在BSL-2實驗室進行,。
(4)四類病原微生物
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一般情況下,,這類病原體不會引起個體和群體的感染,,個體感染后可能出現(xiàn)臨床癥狀,也可能出現(xiàn)隱性感染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起病后癥狀較輕,,有治療的藥物使用,,經(jīng)過治療后可以痊愈,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這類疾病可能傳播的途徑有限,,人群普遍具有抵抗力。這類病原體的實驗室操作在BSL-1級實驗室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