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夯實教學改革研究的實踐過程,助力教師教學改革舉措落實落地,促進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有計劃、高質量完成,3月11日下午,教育評價與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在臨桂校區(qū)教學北樓N411智慧教室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方案撰寫工作坊。工作坊由醫(yī)學教育研究所白玲教授主持。2024年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負責人或骨干成員20余人參加本次培訓。
臨床醫(yī)學院鄭錦花、臨桂臨床醫(yī)學院潘蘭、智能醫(yī)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陳莉、藥學院王潤霖分別根據(jù)本人立項的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所撰寫的教學改革工作方案,從教學改革目標/思路、教學改革措施、教學改革實施對象和人員分工等方面進行了分享交流。分享結束后,白玲從教學改革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入手,以課程教學改革方法為例,系統(tǒng)講解了教學改革工作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撰寫要點,她指出教學改革工作方案需要隨著教學實踐發(fā)展進程而持續(xù)改進完善,而非一成不變的方案。
與會教師分組聚焦兩份教學改革工作方案,對其優(yōu)缺點、改進建議等方面開展了研討。研習過程中,與會教師討論熱烈而深入;各組代表分享和展示小組的研討成果,為如何改進樣本方案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思路和意見。
白玲對本次工作坊進行了總結。她通過選取部分教學改革工作方案的案例,從文字凝練、邏輯梳理、內容框架等角度針對性地提出了方案撰寫的優(yōu)化建議;并運用了Deepseek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展示了經(jīng)過“深度解讀”后的部分方案分析結果。她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模型迭代與生態(tài)完善,Deepseek將進一步推動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數(shù)智化轉型,廣大教師要學會將自身獨立思考和人工智能輔助技術深度融合,提高教學實踐研究實效,但切忌過于依賴信息化技術而忽視了教師學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她歸納了撰寫高質量教學改革工作方案的6個技巧,并呼吁廣大教師要以學促研,實現(xiàn)“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改革(解決問題)—再工作—再研究—再改革”的階梯式、螺旋上升的教研模式。
本次培訓聚焦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工作方案,首次以工作坊的形式開展教學學術培訓,對實行常態(tài)化、推進式教研,以共建共享模式構建我校教學學術共同體,形成共聚思研、同頻同促的良性教研生態(tài),助力我校高素質教師隊伍眾行致遠、奔赴卓越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文/梁瀛尹 圖/梁瀛尹 審核/白玲)

代表教師作方案分享

分組討論

分組展示討論結果

白玲作撰寫技巧分享

活動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