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春燃起希望,,愛心點亮生命。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y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業(yè),,體現(xiàn)了一種自愿無償,、高尚利他的捐獻精神和奉獻愛心,、挽救生命的社會風尚,,是對“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的生動詮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近年來,,我校師生及校友中涌現(xiàn)出許多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他們秉承“弘德善醫(yī)”校訓精神,用大愛傳遞生命的希望,,為促進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健康有序發(fā)展,,營造更廣泛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社會氛圍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青春贊歌,!
張明明:桂林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009級護理本科專業(yè)
“救死扶傷是醫(yī)者的天職,。如果能有機會挽救一個生命,我一定要這么做,!”
2012年12月30日,,在加入中華骨髓采樣庫僅三年時間,就讀于桂林醫(yī)學院護理專業(yè)的張明明同學,,在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為一名遠在上海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成為桂林醫(yī)學院第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當時,,張明明剛剛找到一家實習醫(yī)院準備實習,,正好捐髓時間和自己找工作、實習的時間趕在了一起,。進行高分辨體檢的那一天恰逢學校開招聘會,,捐髓的時間是自己通過實習單位考察、要去實習的第一天,。因此,,為了捐髓救人她實習第一天就請了假,提前幾天從廣西趕到石家莊打動員劑,,為捐髓做最后的準備,。張明明說,,實習第一天就請假實在不太好,但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自己無怨無悔,。
林芳健:桂林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012級護理本科專業(yè)
“人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2015年4月23日上午8點至12點這短短的4個鐘頭,注定成為了桂林醫(yī)學院醫(yī)護專業(yè)大二學生林芳健一生中難以忘記的時刻,。雖然他還年輕,,但這4個小時,卻被林芳健稱為“一生最有意義的時刻”,。
當天,,在加入中華骨髓采樣庫不到兩年時間,林芳健成為了全國第485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讓一名不到兩歲的白血病患者獲得重生的機會,。而他,也是桂林市第一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在校大學生,。
在沒有進入桂林醫(yī)學院上學之前,,林芳健坦言自己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皼]學醫(yī)之前,,我以為捐獻骨髓就是要在自己的脊椎上扎針抽取,會對捐獻者身體造成很大影響,?!痹诩尤牍鹆轴t(yī)學院的血液隊后,林芳健對造血干細胞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捌鋵嵅]有那么恐怖,捐獻造血干細胞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圍內(nèi),,這跟獻血一樣不會對人的身體有什么不好的影響,。”林芳健說,,自己體重120斤,,捐獻后沒有任何不適。
“當然這與對加入者的身體各項指標要求很嚴格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少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還存在一定的偏見,。希望社會能消除誤解,讓更多人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你的一份努力,,就能讓一條生命重生,。”林芳健說,。
李玉君:桂林醫(y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2016級藥品經(jīng)營與管理專業(yè)
“獻出一份愛心,,點亮一份希望!” 
2021年1月5日上午,,桂林市2021年首例非親屬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李玉君在柳州工人醫(yī)院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李玉君去年從桂林醫(yī)學院畢業(yè),目前在荔浦市從事醫(yī)藥行業(yè),,她于2017年在校期間加入中華骨髓庫廣西管理中心,,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贈志愿者。
2020年3月,,接中華骨髓庫通知,,李玉君與一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經(jīng)高分檢測和體檢,,均符合捐贈要求,經(jīng)中華骨髓庫,、采集醫(yī)院,、移植醫(yī)院認定,李玉君為患者目前最佳移植供者,。采血當天上午8點,,李玉君來到柳州工人醫(yī)院,經(jīng)過捐獻前檢查后,,她來到醫(yī)院的特需病房,,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過程,順利完成捐獻造血干細胞,?!爸灰I出一份愛心,就能點亮一份希望,,世界就會因此變得更美好,!”李玉君說。
關(guān)世強——桂林醫(yī)學院藥學院2013級藥學本科專業(yè)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意義,,我參與了一個偉大的故事,,留住一個人美好的未來?!?/strong>

2021年1月13日,,關(guān)世強成功捐獻2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成為中華骨髓庫第10726例,,廣西第38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014年,,正在桂林醫(yī)學院讀大一的關(guān)世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獻血活動,進行人生中第二次獻血,,并加入了中華骨髓庫,,“那時獻血的時候,看到旁邊有志愿者在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知識,,了解了之后覺得獻血救人是好事,,就留血樣加入隊伍了?!标P(guān)世強回憶說,。
入庫的時候,關(guān)世強沒有和父母商量,,他認定如果能成功配型,,無論如何都會捐獻救人。2020年,,他等到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關(guān)世強沒有忘記入庫時的初衷,得知情況之后他毫不猶豫就答應捐獻了,。關(guān)世強是黑龍江人,,從上大學開始來到了3000多公里之外的廣西桂林,畢業(yè)后也留在了桂林工作,,“兒行千里母擔憂,,不想告訴家人讓他們擔心,而且造血干細胞捐獻和獻血也沒多大區(qū)別,,我能行,。”
梁俏伶——桂林醫(yī)學院護理學院輔導員,,2020級藥物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救人助人,,是我的榮幸?!?/strong>

2021年6月15日,,在柳州市工人醫(yī)院,桂林醫(yī)學院“95后”教師梁俏伶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她也是全國第11465例,、桂林市第43例、桂林醫(yī)學院第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梁俏伶捐獻完畢回到桂林后接受了記者采訪,。她是桂林醫(yī)學院2014級藥物制劑專業(yè)學生,2018年7月畢業(yè)后留校擔任輔導員。2016年5月16日,,梁俏伶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師生無償獻血活動,,并在相關(guān)志愿者的發(fā)動下,登記成為中華骨髓庫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19年5月,,梁俏伶接到市紅十字會志愿者的電話通知:她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留下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經(jīng)過初篩后配型成功,征求她的意見是否繼續(xù)接受采血,,與患者做高分辨配型,。梁俏伶當即表示愿意。隨后,,高分辨配型成功,,市紅十字會再次征求她的意見是否愿意捐獻。她毫不猶豫地答應:“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拯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光榮,,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p>
6月15日,,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梁俏伶順利捐獻造血干細胞懸液140多毫升,。這些造血干細胞懸液將由相關(guān)工作人員送往廣州市某醫(yī)院,,移植給一名重癥白血病患兒。
梁俏伶說:“從初配成功到完成采集,,歷時兩年多時間,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希望那位素不相識的小朋友在接受移植手術(shù)后,,可以早日康復,健康成長,。一些親朋好友聽說我成功捐獻的消息后,,受到了觸動,他們也積極行動起來,,去無償獻血并登記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也希望用自己的善心義舉去挽救更多的患者?!?/p>
(黨委宣傳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