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濃厚學術氛圍,更好地促進學科發(fā)展,,現(xiàn)邀請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作學術講座,。
主題:重編程細胞命運與再生醫(yī)學
報告人:鄧宏魁(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特聘教授)
時間:2021年5月21日(周五)下午14:40-15:40
地點:科學中心一樓報告廳
專家簡介:
鄧宏魁,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成員,。2010-2016年當選為國際干細胞生物學學會(ISSCR)理事會理事,,目前擔任 Cell及Cell Stem Cell等雜志的編委。在Nature,、Science,、Cell、Cell Stem Cell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 論文被引用1萬余次,。在干細胞研究領域做出多項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命運轉變方面在國際上做出了一系列開拓性工作:(1)利用化學小分子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干細胞(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EPS細胞)(Cell 2017);(2)首次實現(xiàn)完全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逆轉“發(fā)育時鐘”,,讓小鼠體細胞重新獲得多潛能性(Science 2013),,該成果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體細胞重編程體系;(3)建立了一套更高效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化學多潛能干細胞(CiPSC)的方案(Cell 2015),,揭示了化學重編程不同于傳統(tǒng)重編程的分子機制,; (4)實現(xiàn)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小鼠體細胞成為功能性神經元(Cell Stem Cell 2015),通過結合信號通路和染色質結構調節(jié)實現(xiàn)對細胞命運的操縱成為細胞重編程研究的新范式,;(5)發(fā)現(xiàn)促進分化的關鍵基因可以替代多潛能性關鍵基因,,實現(xiàn)體細胞重編程,并由此提出細胞命運決定的“蹺蹺板模型”(Cell 2013),,為研究細胞命運決定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歡迎各位師生到場交流學習!
基礎醫(yī)學院
2021年5月18日